
1988年夏天,60岁的蒋诚因为还不起2400元银行贷款,被迫卖掉儿子结婚的新房。谁也没想到,这次卖房打听买家的过程中,他的真实身份意外被揭开,从而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。
揭开他身份的人叫王爵英。
王爵英不久前参与《合川县志》的修订工作,经常要到档案馆查资料。在翻阅过程中,他发现蒋诚的档案很特别:不仅被多次修改,还夹着一份泛黄的《革命军人立功喜报》。
喜报上清楚写着:蒋诚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被授予一等功一次。 按理说,这样的喜报应当寄到功臣家中留存,可这份却一直留在档案袋里。背面的一句话揭开了谜底:“由八区退回,查无此人。”
展开剩余74%王爵英心中一震:合川竟有一位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一等功的英雄?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,这位英雄是否还活着?正当他犹豫要不要向上级汇报时,蒋诚自己找上了门。经过走访和核实,尤其是看到蒋诚亲手拿出的那枚珍藏多年的一等功勋章,王爵英确认:他就是那位失联36年的英雄。
英雄的往事
蒋诚原名蒋启高,重庆合川隆兴镇玉河村人。
他家境贫寒,七口人只有两亩薄田,吃饱穿暖都是奢望。少年时他常年外出打工,受尽剥削。抗战时期,日机轰炸让百姓惶惶不可终日,日本人走了,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又压得人喘不过气。直到解放军来了,他才真正看见希望。
1949年12月,21岁的蒋启高参军,改名为“蒋诚”,意为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。
1950年,他所在的部队跨过鸭绿江,奔赴抗美援朝前线。第一次上战场,他便展现了顽强的斗志,多次与敌激战。
最惊心动魄的一战,是1952年的上甘岭。美军出动6万兵力、数百门大炮、数千架飞机,将上甘岭夷为焦土。志愿军死守阵地,短短半个月就牺牲了5600余人。蒋诚所在的32团接到增援命令,赶到最关键的537.7高地。此时,阵地只剩24名志愿军坚守坑道,已断粮断水11天。
在血与火的鏖战中,蒋诚抱着必死的决心,一边用重机枪扫射敌军,一边对准低空飞行的敌机开火。一次炮击中,他被弹片击中腹部,肠子流出,但他硬是把肠子塞回去,继续操枪战斗。最终,他击落了一架敌机,却因失血过多昏倒。幸好战友在清理战场时救回了他。
这场战斗中,他和战友用重机枪消灭敌军四百余人,还击毁重机枪一挺。凭借突出战绩,蒋诚荣立一等功。
被遗忘的英雄
1954年,战争结束,蒋诚退役返乡。他本该享受优待,但由于喜报在传送时写错了地址,“隆兴镇”被写成“兴隆镇”,结果查无此人,他的功绩被尘封档案袋里,安置待遇也因此落空。蒋诚没有抱怨,默默回乡种田。
1964年,他因会养蚕,被调去乡农技站做临时技术员,这一干就是24年。工资不高,没有交通工具,他常常步行翻山越岭,甚至借宿在村民家里推广养殖技术。1983年,乡里修路缺钱停工,他主动贷款支持工程。可这笔贷款在上世纪80年代堪称巨款,到1988年已涨到2400元。为了还债,他只能卖掉儿子的婚房。
迟来的荣誉
得知真相后,王爵英立即上报。当地政府高度重视,迅速为蒋诚恢复身份,落实老兵待遇,并替他还清了欠款。随着身份曝光,蒋诚成为合川人民心中的骄傲。
蒋诚因为档案写错,错失荣誉三十余年,但他并未因此消沉。他在农村默默奉献,贷款修路,带领乡亲们致富。即使生活拮据,他也从未拿功劳去求助。他的一生,真正诠释了老一辈军人“无私奉献,不计得失”的精神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学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