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49年11月底,重庆解放前夕,城内的军用机场异常繁忙。时不时就有军用飞机升空,而它们的目的地几乎都是同一个——台湾。这些飞机上的乘客,大多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及其家属,其中就有吴光伟。最初,吴光伟并不愿离开,但她的身份特殊,最终还是跟随丈夫登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。
来到了台湾,吴光伟心中总是充满牵挂。她心系大陆,心系革命,尤其是关心毛主席的安危。在寂寞时,吴光伟常常回忆起自己在延安的日子,那时她因容貌秀丽而被称为“延安第一美女”。但这份荣誉并没有让她停下为国家奉献的脚步。
吴光伟本名吴广惠,从小聪明好学,她的父亲将她送到教会学校,希望她能受到更好的教育。在学校里,吴光伟学到了许多知识,同时也培养了深厚的爱国情怀。中学时,吴光伟常与同学们一同参加示威游行,甚至几次险些被捕。为了保护她,父亲决定让她转学,避免她再惹麻烦。
父亲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,他深知无论未来谁主宰国家,商务往来是不可避免的,于是他让吴光伟进入上海的一所商学院学习英语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吴光伟便能流利地与外国人交流,展现出非凡的语言天赋。毕业后,她回到北京继续深造,在大学里,她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张砚田,两人很快坠入爱河。大学毕业前夕,在双方父母的同意下,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。
展开剩余70%丈夫张砚田随后赴日本留学,吴光伟虽然舍不得丈夫,却决定留在国内投身革命。丈夫离开后,吴光伟从事了多种工作,包括教师、翻译和戏剧演员。无论是在讲台上,还是在舞台上,她都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风采,朋友们称她为“多才多艺”的象征。但她真正渴望的,依然是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。
“一二九运动”爆发后,许多年轻的文艺青年纷纷投身革命,吴光伟也深受鼓舞,决定投身其中。在与丈夫商量后,他们一同前往陕西西安,投奔了抗日领袖杨虎城。张砚田在西安做起了杨虎城的参议,吴光伟则进入了省政府民政厅工作,后来又转到救国联合会,从事妇女工作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夫妻二人的理想发生了分歧。张砚田逐渐迷失在权力的追求中,而吴光伟始终坚守初心,决心继续为国家和革命事业努力。
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我们离婚吧,我去追求我的理想,你去追求你的。”这句话成了她与张砚田离婚时的最后话语。
离婚后,吴光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,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。在救国联合会的帮助下,她终于如愿来到向往已久的延安。延安当时正处于战争状态,人才稀缺,像吴光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且精通英语的人才尤其稀有。吴光伟很快被安排担任领导的翻译,期间,她有幸多次与毛泽东接触。她发现,毛主席在工作中果断而敏锐,私下里却风趣幽默,和蔼可亲,像一个亲切的长辈。这些与毛泽东的接触,让吴光伟感到温暖,也让她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决心。
然而,由于各种原因,吴光伟最终只在延安待了半年。离开后,她回到了西安,继续为国民政府工作。不久后,由于她曾在延安工作,吴光伟遭到了国民党的拘捕调查,幸亏前夫张砚田在国民党部队中任职,担保她后,才得以释放。
尽管获释,吴光伟并没有完全摆脱困境。由于长期受到特务的监视,她不得不答应复婚的提议。复婚后,夫妻二人离开了西安,前往重庆。吴光伟心里清楚,她真正想去的地方是延安,而不是重庆。她曾多次向组织报告,恳求返回延安,但始终未能如愿。
1949年11月底,随着解放军逼近重庆,许多国民党残余势力开始携家眷仓皇逃往台湾。吴光伟原本不愿离开,但她被丈夫强行带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。在飞行途中,她曾一度想跳机逃离,但理智最终制止了她的冲动。
来到台湾后,吴光伟变得消沉,失去了以往的斗志。她常常在深夜回忆起自己在大陆的往事,牵挂着那里的亲人和毛主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